English

国企改革整体推进企业效益明显提高

看经济 增信心
2000-01-0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邓海云 我有话说

1999年以来,国企改革正从整体上不断推进,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于1998年。

据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士介绍,1999年1—10月工业增加值增长9.1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9.8%。去年1-9月,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9亿元,同比增长1.5倍。这一势头是近几年没有过的,同时,全国大部分地区经济效益明显好转,在31个省区市中,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效益好于1998年的有26个。就行业来看,全国多数行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好转,石油化工、机械、轻工、纺织分别出现了增利、扭亏为盈或减亏的好势头。

坚持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,把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国有经济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,是实现三年目标过程中应牢牢把握的一个原则。

1998年国家对石油和化学工业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,新成立的石油、石化两大集团实现了上下游、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,能够按照市场规则调整产品、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,有效运作国有资产,优化资源配置。一年来,体制改革的效益逐步显现,有资料表明,1999年1—8月份,两大集团共实现利润114.43亿元,与1998年同期亏损4.69亿元相比,扭亏增盈119.12亿元。1999年组建的10大军工企业集团,有色3大集团也已挂牌运营。信息产业的四大集团正在积极筹建。

同时,国家有关部门把制止重复建设、严格控制总量、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,作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重要条件。1999年对浪费资源、技术落后、质量低劣、污染严重的小煤矿、小水泥、小玻璃、小火电等关停工作取得一定进展。

近年来,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外部环境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,扩大内需,拉动经济增长,有利于国有企业生产能力的发挥;整顿经济秩序,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犯罪活动,有利于国企平等参与竞争;在减轻企业债务负担,分流富余人员,分离办社会职能等方面也采取了不少措施。

去年9月2日,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北京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正式签订债权转股权协议,这标志着我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这一重大举措迈出了第一步。

对一部分产品有市场、发展有前景,由于负债过高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,这是党中央、国务院为化解金融风险、减轻企业债务负担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,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的“杀手锏”。

去年10月28日起,东方资产管理公司、国家开发银行、信达资产管理公司、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4单位与浙江化纤联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债转股协议,转股后企业资产负债率将由目前的94.3%降至45%;11月10日,由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牵头,信达资产管理公司、东方资产管理公司、长城资产管理公司、国家开发银行五家金融机构与熊猫电子集团公司、宝钢集团浦钢公司、宝钢集团一钢公司和宝钢集团五钢公司在京签署了债转股协议,实施债转股后,四家企业的负债率将平均下降20%;

1999年11月16日,华融资产管理公司、国家开发银行、信达资产管理公司、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在京签署了涉及金额68.54亿元的债转股框架协议。按此协议实施债转股后,我国特大型国企鞍钢集团的负债率将从71%降至40%,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近5亿元……

当然,应该清醒地看到,目前国企经济效益的回升还是恢复性的,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。为此,在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、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条件的同时,还要继续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引导企业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加强自身工作上,把国家政策扶持和企业从严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,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发挥最大效应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